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对孩子以后的人际关系会有很大的帮助,6岁之前孩子的交往人群主要是家长和同伴,所以孩子的社交能力就体现在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中。家长一般都会陷入误区,觉得孩子会说话就等于会社交,其实非语言信息要远大于语言信息,而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社交关系也会不一样。我们一起来看看6岁之前孩子的社交。
0-1.5岁特点:自己玩,和爸爸妈妈玩
在这个阶段,孩子之间的交往主要集中在玩具或物体上。例如:温和的声音+香香的奶味+好吃+…….=妈妈。这个阶段孩子的的社交对象主要是父母家人,他们很喜欢父母的拥抱、亲吻、互动,也热衷于给出回应。
所以这个阶段,家长要:尽可能让儿童感受到环境的温馨舒适,同时亲子互动要积极。父母和孩子依恋关系的好坏,正向预测了以后这个人的人际关系。
在这个阶段,家长完全没有必要急着鼓励孩子交朋友,这会破坏他们自我设定界限的安全感,试着去接受他们暂时的“孤独态”吧。
1.5-3岁特点:争抢是常态
在这个阶段,儿童开始频繁地和小伙伴互动了,占有欲望比较强烈,大多数表现出“霸道”的行为,甚至出现抢玩具、打人等行为。
首先,理解“抢”是好事,“被抢”也不是坏事,将有机会学习如何应对“抢”这样一种社交方式。
其次,可以尝试和孩子讨论他的感受,如:你打他了,是因为他把你的球拿走了,你觉得生气,对吗?
帮助孩子尝试讲感受,从某种意义上讲,三岁以前的孩子,还没有真正形成“社交”这一概念,因此喜欢独处、不合群等,实则相当正常。
3-6岁特点:友谊萌芽
这个阶段,孩子进幼儿园了,有了“朋友”,他们的友谊也更短暂、简单、直接,上一秒钟还在开怀大笑,下一秒钟可能就会因为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。这时候,家长要多和孩子讨论感受。比如你打破了我的杯子(原因),所以我很难过(结果)。这种解释对孩子的作用是巨大的,不仅能让他更好地控制情绪,还能在起冲突时,让孩子懂得为自己解释。
也要给孩子创造社交机会,组织一些聚会,带孩子一起和同伴出去玩等等。因为这个时期,孩子的游戏是“玩”出来的,他无法靠自己接触不同的人,经历各种事件。